亚洲日韩AV无码中文字幕美国-白嫩少妇激情无码-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-黑人粗硬进入过程视频

風吹酒花滿書香——讀黎福清《株洲酒文化》
2020-05-21 08:52:26          編輯:周媛 | 作者:劉克定          瀏覽量:5181

最近很高興讀到酒文化學者、收藏家黎福清先生的新著《株洲酒文化》(中國詩詞楹聯出版社出版),讀后受益匪淺。

株洲又名櫧州,古稱建寧,原屬湘潭,宋時釀酒已有“專賣”體系,是當時政府的重要財政收入。更早時候,酃縣的酃湖酒已享盛名。1949年后,株洲私營釀酒基本被禁止。直到五十年代中期以后,政策放開,實現公私合營,釀酒業才恢復生產,推向市場。1958年、1962年相繼成立市級釀酒廠,生產了很多品牌的米酒、高粱酒,銷往全國各地,久負盛名。



黎福清先生很早就致力于酒文化的研究,收集與酒有關的實物,如酒壺,酒瓶,酒盞,酒標,酒廣告以及與酒有關的民謠、民諺。他的夢瓶齋,藏品上千,影響很大。

他所研究的株洲古代酒器(如商代象尊,是1975年2月出土于醴陵市獅形山的盛酒器,為商周時期青銅器中所罕見。如商代銅爵,1990年9月在株洲南陽橋出土。鸮卣,元代鎏金銀杯),株洲現代酒器(如溫酒器之類),酒與人文,酒與經濟,與歷史,他都很感興趣,爬羅剔抉、刮垢磨光、反復考證,對酒文化作出了難得的貢獻。

黎福清老師長期生活在株洲,他這本《株洲酒文化》,研究和收藏的重點也在株洲,展示了株洲歷史文化的深度和廣度,使人們了解株洲這個文化重鎮所具有的文化價值和歷史價值。正由于他長期文化工作(先后在瀟湘電影制片廠、株洲市文化局工作)的經驗,其文字功夫也很了得,研究和溯源,自有駕輕就熟的功夫。讀他的書,可以感受到文風的清麗,筆力的老到,其書法功底也很可循法,這都是構成此書令人耳目一新的內蘊。

通過讀這本書,還使我知道,酒在中國,無論飲啜,治病,談論,吟詩作賦,書畫,戲曲……無所不在。正如劉歡唱的“不分貴賤一碗酒”、“生死之交一碗酒”,水滸、三國,不乏酒的故事,俯拾即是。而了解酒文化,是更高級別的文化認知,與“一醉方休”、“醉生夢死”是完全不同的兩種“酒觀”。

書中有相當的篇幅談酒詩。與酒關系密切,莫過于詩。想起吳喬(修齡)先生把釀酒比喻作詩,很有意味。他在《圍爐詩話》里說:“意喻之米,文則炊之為飯,詩則釀而為酒。飯不變米形,酒則變盡。啖飯則飽,飲酒則醉。”把寫詩喻為釀酒。他說,作文如炊飯,米形不變,成為香噴噴的飯粒兒,吃了能飽肚子。所以說讀書讀得多的人,叫“飽學之士”,滿肚子都是學問,好像學問是“吃”進去似的。

而釀酒與煮飯不同,非一日之功,米釀而為酒液,飲之則醉,說明詩不同于文,要靠詩人的學識、修養、才智、情感、情緒“釀制”,所謂“吟安一個字,捻斷數莖須”,足見其難。故古詩詞能夠流傳久遠,可見靠的是“酒”勁。

二十年前,據說有人在上海調查一千五百人中,愛讀詩的只有百分之三點七,雖然原因很多,詩的質量下降恐怕是最主要的原因。那時候“一不留神就當了詩人”的,有些詩作不是“釀制”的,而是以各種原料、添加劑勾兌出來的,五彩斑斕,卻沒有“酒勁”。而唐詩之精妙,就如一壺“陳年老酒”,越陳越香,越品越有味。可見寫詩與做人,都和釀酒一樣,具有自己厚重的品質,才具有獨特持久的芳香,贏得擁躉。

感謝黎福清先生,他把這樣厚實的《株洲酒文化》奉獻給讀者,讓讀者通過株洲這個窗口,進入酒文化的堂奧。


責編:周媛

初審:王珈   

  下載APP